发呆5分钟,把被掏空的身体补回来!_进行

浏览: 来源: 时间:2023-08-25
发呆是人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不经意间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安静状态,属于自我保护和调适,能很好地调剂精神。 发呆的好处 还可以配合进行深度的呼吸,特别是腹式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

原标题:发呆5分钟,把被掏空的身体补回来!

周末一到

就感觉身体被工作、学业掏空了

粘在床上

动也动不了,起也起不来

这时假如有一场发呆大赛,还有钱拿,你会参加吗?

去年,杭州举办了一场以“谁是呆呆王”为主题的发呆大赛

吸引了上千人参加

最后一位9岁的小朋友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坚持到最后夺得了冠军

拿走了2000元大奖,并获封“呆王”!

不得不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

压力也将人们搞得疲惫不堪

你是否也曾有过某个时刻

眼睛发直、脑袋一片空白呢?

在很多人看来,发呆=不务正业

于是都抗拒发呆

但是别紧张

发呆不仅不是件坏事

还可以

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1

人为什么会发呆

专家表示,人在压力大时,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会对家庭生活、工作和社交产生不良影响。

发呆是人脑对于外界事物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不经意间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安静状态,属于自我保护和调适,能很好地调剂精神。

2

发呆的好处

激发创造力

发呆时,人的脑电活动以α波为主,这时人会感到放松舒适。特别是中间α波(9赫兹~12赫兹)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收集,增强记忆力,是促进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当大脑充满α波时,人的意识无法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活动。此时,大脑凭直觉、灵感、想象等接收和传递信息,让人更富有创造力。

缓解疲劳、深度放松

发呆会引起机体的松弛反应,简单来说就是当人在安静环境中处于松弛状态时发生的一套综合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脏泵血量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耗氧量减少,全身骨胳肌张力下降,肌肉放松,四肢温暖,新陈代谢水平下降,促进合成代谢及有关激素如胰岛素的分泌。

松弛反应可以引起生理觉醒水平的明显下降,由此产生深度的放松。

在这种状态下大脑可以得到很好的休息。

改善易急躁的性格特征

经常处于松弛反应状态,可以使机体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对抗各种应激,优化性格,改善争强好胜、易急躁、常有时间紧迫感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性格特征。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为组织器官输送大量的氧气和营养,对于减少焦虑有着明显的作用。

最简便的放松方式

发呆对环境、时间等条件要求较少,更多的时候是自发的无意地行为,让身心放松更简单易行。

3

什么时候适合发呆

根据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节奏及需求不同,其实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呆。例如当加班感到累的时候,可以适当停下来歇一歇,发呆一下,舒缓身心,后面做的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对于生活节奏快的人,还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发呆,例如坐地铁、飞机等时间。但注意开车等红灯或排队前进期间不要发呆,容易出危险。

4

发呆的正确姿势

发呆时的姿势不限。头部可以靠在后面或者由手臂支撑更好,头颈部肌肉的放松更有利于产生充分的松弛反应。发呆时如果不能尽快地放松下来,可以回忆自己以前经历过的轻松愉悦的场景,比如置身于温暖舒适的海滩。

还可以配合进行深度的呼吸,特别是腹式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肌肉上,主动地收缩或舒张腹肌,进行5~8次缓慢腹式深呼吸,不但可以减压,也可增加大脑的氧气供应。

发呆虽好

但可不要“贪杯”!

5

发呆也要防止过度

日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项目中,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

建议市民每天发呆5分钟、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

按照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

所以,发呆最适宜的时长是5分钟~

如果发呆后不能很快调整状态,甚至陷入低迷、模糊和萎靡不振,就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难以进入发呆状态?

没关系,健康广东送你两张

看着就能发呆的动图

学会发呆5分钟

以后办公室的画风

可能就变成这样了…

设计:林婷